《辞赋家》开栏致读者
盛世兴赋,赋颂中华。一大批老中青优秀诗赋作者吟诗作赋,歌颂新时代,赞美新生活,给文坛增添欣欣气象。
辞赋文化公众号和辞赋文化网今推出《辞赋家》栏目,旨在向读者推介在当今诗赋界有成就、有作为的辞赋、诗词、楹联作者及其作品,让广大读者更好地认识、习和创作诗词歌赋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。
感国运之变化,立时代之潮头,发时代之先声,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殷切嘱托。为时代而歌,为人民而赋,是诗赋作者的文化使命。欢迎诗赋家积极参与《辞赋家》园地的耕耘,拿出自己的好作品,与读者分享。
《辞赋家》栏目征稿启事:诚盼学识渊博之辞赋作者赐稿。唯求辞藻典雅、意蕴深厚之骈赋。来稿请附个人简介,发送至cfwh2007@163.com。(投稿请标明:《辞赋家》栏目)
刘征 1926年生,北京市人。语文教育家,诗人,杂文家,兼擅书法。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,《中华诗词》名誉主编,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,《中华辞赋》顾问,中国作家书画院顾问,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。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。已出版三十多种专集,大多收在八卷本《刘征文集》里。2008年荣获“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”。
嫁书辞
刘 征
余年逾九十,散所存图书,分赠几个单位,作嫁书辞,用楚骚体。
北风凄兮雨雪霏,送君行兮不言归。看书箱之启运兮,倚室门而依依。百感交于中心兮,非喜非悲。欲久聚而不散兮,知君去得其所,谓乐送君去兮, 却肠牵而九回。听车声之渐远兮,眼含笑而泪垂。
忆君之来兮积有岁年,少小即跑遍兮书肆书摊。遇所爱而囊羞涩兮,宁节缩数日之午餐。年既长而嗜弥笃兮,结终生之书缘。列高橱于书斋兮,积充栋之书函。随世事之变易兮,书聚散曾多番。拾此刼余兮慰晚晴以简编,恒披阅以求索兮,如吸水之海绵。
知我引吭而长吟兮,应风雨之吹打。知我掩卷而沉思兮,久兀坐而如傻。知我愤怒而击案兮,震杯倾而酒洒;知我展眉而微笑兮,诗神飘飘而来下。叹俯仰而为陈迹兮,搔丝丝之白发。
送君去兮君去何方?时彦之所集兮琅环之乡。交流不息兮流惠四方,君之用兮绵绵而长。瞻彼行云兮聚散无常,聚为时雨兮萌万绿于春阳,散而睹青天兮照大地以阳光。书为公器兮涵智海之汪洋,聚难恒久兮散乃其祥。送君如母之嫁女兮,含欣慰于感伤,去兮去兮放歌举觞。
杜鹃之歌(并序)
刘 征
传说杜鹃是古蜀国一位帝王的灵魂,抱亡国之恨昼夜哀鸣,致口角流血。这传说远在南北朝时期的诗里就出现了。后世诗人咏杜鹃,多沿用此说,如老杜的《杜鹃行》。不采此说者亦皆以鹃声为幽怨对象。
今年春夏之交,移居京郊鹫峰之下,花木葱茏,百鸟和鸣,杜鹃之声,特为秀出。杜鹃多飞鸣,听之在西,忽而又东。且昼夜风雨,长鸣不息,天地间皆鹃声矣。察鹃声为四节拍,世称“四声杜鹃”,抑扬有致,与诗律相和。嘹亮而婉转,欢快而深情,殊无哀怨之意。前人妄为诗说,后人妄从之,遂令杜鹃千古蒙不白之冤,早该平反了。
杜鹃非帝魂,实为诗魂,乃以寓言之笔,广杜鹃之意,制《杜鹃》之歌。
开篇
阴阴夏木绿婆娑,风清日朗鸟高歌。
如丝如竹为铙钵,高中低音漫相和。
就中有鸟名杜鹃,歌声嘹亮而缠绵。
如云百幻如飞烟,东西南北响周天。
二十四时声相连,口角流血仍不闲。
我闻鹃兮呕心沥血,我非巴蜀古帝魂。
我歌亦非亡国音,小说者流谈无根。
误传千年竟至今,愿借君诗明我心。
大爱之歌
我爱大地兮我爱群山,我爱碧海兮我爱长天。
我爱花间之晨露兮,我爱林莽之飞烟。
我爱萤火之熠熠兮,我爱草叶之纤纤。
我爱车行如滔滔之流水兮,我爱楼群如起伏之峰峦。
我爱婴儿第一声啼哭兮,我爱万千气象浩瀚之人间。
我爱天上人间之一切兮,我心如火山喷发之熔岩。
愿苦者乐兮,愿忧者欢。
愿失散者如苍鹰之奋起,愿孤独者得如花之美眷。
愿国运抟扶摇羊角而上,奋大翼而冲天。
愿举世亿万希望之手指,拨动和平之琴弦。
愿一切苦厄永远消逝,愿一切美梦美满而能圆。
我心如海,我歌如泉,我生虽短,我族则繁,放声歌唱,岁岁年年。
诗魂赞
我听君歌契我心,我谓杜鹃是诗魂。
诗魂诗魂即我魂,同忧同乐歌同音。
愿生羽翼长随君,飞鸣不息三千春。
本栏目主编:王改正
辞赋悬日月 文采焕山河
——《辞赋家》栏目50期致读者
《辞赋家》栏目今天刊发第50位诗赋家、“百岁诗翁”刘征先生的作品。刘征先生是新时期以来中华诗词复苏繁荣的鸣铎鼓舞者,“终身成就奖”获得者。闵凡路先生在《辞赋家》开栏辞中说,“推出《辞赋家》栏目,旨在向读者推介在当今诗赋界有成就、有作为的辞赋、诗词、楹联作者及其作品,让广大读者更好地认识、学习和创作诗词歌赋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。”开栏以来,天下诗赋家欢欣鼓舞,争相赐稿。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和热爱,也带动一大批新的辞赋爱好者。
感人心者,莫重乎情。赋乃天地间不朽至文,是最具中华文化基因、最能彰显中华美学精神的文学形式。新时代山河胜景,复兴伟业,赋予辞赋家生命的意义和创作的冲动,是辞赋家们创作的出发之地,灵感之源。已经刊发的五十位辞赋家作品,文藻风华既体现新时代盛世气象,精神风貌,也蕴涵着辞赋家们对家国社稷的热望,对人民的深情,对山河的赞美,对理想的憧憬。
文化自信是更基础、更广泛、更深厚的自信,是更基本、更持久的力量。辞赋家们怀着对脚下土地的无限的热爱,其笔下赋咏,是绿叶对根脉的深情与倾诉。赋家之心,包括宇宙,总揽人物,辞丽文雅,古风古韵。这些作品,大处着眼,细处落笔,精练有致,铺采摛文,生新见巧。焕发着辞赋家妙笔的光华,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学审美特征,独特价值。这正是辞赋文学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诚歌诗赋咏之珠泽,词花文藻之邓林也。
新时代中华辞赋文学已经出现了马凯同志诗中所歌吟的“花香自有群蜂聚,草碧任凭万马驰”的繁荣景象。“聚四海英才,续写辞赋豪迈;留千章力作,铭刻神州精彩”。这是当代辞赋家们的雄心壮志,不懈追求。我们将继续编发反映时代精神,体物写志,凝练宏博,韵律铿锵,朗朗上口的辞赋佳作。希望有更多的辞赋家,用敏锐、丰富、饱满的笔触,为时代而歌,为人民而赋,为盛世文学高原积石垒土,种树栽花,为读者提供优美淳厚的精神滋养,奋力攀登新时代中华辞赋文学的高峰!(王改正)